· 国家二级综合医院

 · 公立三甲医院多专家联合会诊

 · 精神心理科会诊中心

点击留言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杨小红:明白这3件事情,拯救精神分裂症70%人生

 

 
 
 

精神分裂症像一块突然闯进生活的石头,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幻觉、妄想、思维混乱这些症状,像缠在身上的线,让人看不清方向,也走不快脚步。

 

但有个事实值得记住:首次发病的患者里,大约 70% 通过规范的方式,能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这背后,离不开三件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

 

药不能想停就停,它是稳住生活的 “基石”

 

很多人在症状好转后,会觉得 “我已经好了,不用吃药了”。这种想法很容易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不只是 “消除症状”,更像给摇晃的房子打 “固定桩”。症状消失,说明 “桩子” 起作用了;这时候突然停药,就像把刚打好的桩子拔掉,房子很可能再次摇晃,甚至比之前更厉害。

 

停药带来的复发,往往会让症状更难控制,治疗周期也会拉长。

 

就像种地,一次干旱后补种还能有收成;要是反复干旱又不浇水,土地可能就再也长不出庄稼了。

 

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吃药不是 “因为我病了”,而是 “为了让我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和人说话”。

 

如果觉得吃药有副作用,或者想调整剂量,别自己做决定,先问问医生。稳住用药,才能稳住生活的根基。

 

 

 

第二件事

 

按时复诊不是 “麻烦事”,是在给康复 “扫雷”

 

复诊这件事,常被人当成 “不得不做的任务”。觉得 “没什么不舒服,去不去都行”,或者 “医生也就是问问情况,开点药”。

 

但复诊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医生能通过你的描述,发现那些你没注意到的 “小变化”—— 可能是你最近睡得少了点,可能是你对声音更敏感了点,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是复发的 “信号”。

 

及时捕捉到这些信号,就能在问题变严重前调整方案,避免一次大的波动。

 

就像定期给汽车做保养,不是因为车坏了,而是为了提前发现小故障,别等在路上抛锚了才着急。

 

和医生保持长期的沟通,建立起信任的 “医患联盟”,就像给康复之路装了 “预警系统”,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三件事

 

好的生活习惯,是康复的 “助推器”

 

吃药和复诊是 “基础”,而生活习惯,能让康复的效果更好、更稳。

 

饮食上,少碰那些可能刺激神经的东西 —— 比如过量的酒精、浓茶、咖啡,还有太辣、太咸的食物。它们可能不会直接让症状复发,但会像 “小石子” 一样,让本就敏感的神经更不安稳。

 

作息也很重要。规律的睡觉时间,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 “胡思乱想” 的频率。哪怕做不到每天睡够 8 小时,也尽量别熬夜、别黑白颠倒。

 

更重要的是找点 “能投入的事”。

 

培养个小爱好 —— 比如养养花草、听听音乐、做点手工;或者适当运动 —— 散散步、打打太极。这些事能让注意力从 “症状” 上移开,慢慢找回 “生活的感觉”。就像给空房间摆上家具,日子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患者的康复,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家属的陪伴,就像给路上的行人撑把伞 —— 不用替他走路,但能帮他挡挡风雨。

 

做个 “好的陪同者”,不是要时时刻刻盯着 “你得吃药”“你得复诊”,而是多一份理解:他不是 “故意不听话”,可能是症状让他没力气配合;他不是 “脾气变坏了”,可能是脑子里的 “信号” 还没理顺。

 

当医生、患者、家属形成一股合力,就像三根手指握成拳头,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其实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就像重新学走路 —— 刚开始可能会摔跤,但只要稳住步伐,一步一步往前走,总能走得越来越稳。而这三件事,就是让步伐更稳的 “拐杖”,用好它们,就能在 70% 的康复可能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要是你正在经历这些,或者身边有这样的人,有什么困惑想不通,不妨在这里留个言。关注之后,私信里也能慢慢聊,知道有人在身边,这条路会好走一点。

 

 
图片
 

 

DOCTOR

 

杨小红 教授/院长

 

▪ 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学科带头人

▪ 北京市五里坨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主任

▪ 北京精神心理疑难病会诊主任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

▪ 两岸医师联合特色诊疗中心专家委员

▪ 北京市首批生物技术专家组组员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

▪ 国际抗精神疾病联盟(ILAE)成员

▪ WHO中国精神疾病专家会诊中心专家

▪ 亚洲神经内科协会(ASNA)中国区理事

▪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BSM)会员

 

医生简介

 

○ 北京公立医院精神科知名专家,北京精神心理疑难病会诊主任

 

○ 致力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与研究近 30 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门诊慕名而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多达数千例,其中很多都是被其他医院拒之门外的难治型、反复型等精神疾患。

 

○ 尤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杨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潜心钻研,让饱受辍学、失业、生活困扰的无数个家庭重拾信心和幸福。

 

○ 曾多次在重点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 1995 年获得国家心理障碍评审委员会专家荣誉称号。

 

临床擅长

 

○ 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躁狂症、强迫症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

 

○ 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心理障碍、

 

○ 妄想症、癔症、疑病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 擅长中西医结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

 

○ 采用"全面检查、权威诊断、差异化治疗、全面康复、保证疗效"的原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图片
 
 
图片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温馨提醒: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温馨提示:不要把精神疾病看的太重,这样会对我们心理有一定的负担,我们该生活的还是要生活,不能马上治愈它,那就带着它一起生活。如果您对自己的问题感到担忧,请及时咨询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专家专业医生或专家进行评估和治疗。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您解决心理问题。如需帮助,您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快速咨询,一对一解决你的健康困惑!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秉承“专病专治”的诊疗服务理念,专注于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与诊治工作,汇聚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一批经验丰富、造诣深厚的三甲名院精神科知名医师。致力于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失眠症、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等、癔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帮助和服务,特色综合住院治疗康复治愈率高达95%以上,三甲多专家权威把关、明辨病因、标本兼治、一对一社群服务、实时检测、跟踪指导、高效恢复患者身体机能和社会功能,重返工作、学习,重拾健康。

图片

 

 

2025年8月1日 18:0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