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大精神科杨小红:焦虑者的 “雷区”:这 5 句话一出口,就等于在 “捅心”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作为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点建设科室,由北京精神科特需专家,北京精神心理疑难病会诊中心会诊专家杨小红院长领衔采取“中西医结合、多专家联合、住院跟踪调理”模式,汇聚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顶级三甲专家阵容,住院后由3名或以上三甲多专家、教授联合明辨病因、分析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治疗方案。
“你不愁吃不愁穿,有啥可焦虑的?”“忙起来就好了,你就是太闲了”—— 生活里,很多人会随口对焦虑的人说这些话,以为是 “安慰”,却不知道每一句都像钝刀子,在对方心上反复划。
焦虑从来不是 “矫情”“想太多”,而是一种连自己都控制不住的痛苦。那些你觉得 “无关紧要” 的话,对焦虑者来说,可能是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哪 5 句话最伤焦虑的人?为什么这些话会让他们更痛苦?
一、“你不愁吃不愁穿,有什么可以焦虑的?”—— 看不见的痛苦,不代表不存在
有人觉得 “焦虑是因为穷、因为没饭吃”,所以看到生活无忧的人焦虑,就会说出这句话。可他们不知道,焦虑的核心是 “情绪的失控”,不是 “物质的匮乏”—— 就像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你不能指着大字号的字说 “这么大你怎么看不见”,因为他的痛苦是 “视觉的缺失”,不是 “字的大小”。
对焦虑者来说,哪怕衣食无忧,也可能被 “莫名的恐惧”“持续的不安” 缠住:比如总担心 “有不好的事要发生”,哪怕没任何证据;比如想到未来就心慌,哪怕生活没出任何问题。这种痛苦是心理层面的,和 “有没有钱” 无关。你否定他的焦虑,就像否定盲人 “看不见” 的事实,只会让他觉得 “没人懂我,连我的痛苦都是错的”。
二、“你就是太闲了,找点事情做,忙起来就好了”—— 焦虑不是 “闲出来的”,是 “控不住的”
很多人觉得 “焦虑是没事干瞎琢磨”,所以建议 “忙起来”。可焦虑症不是 “闲的”,而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引发的情绪障碍 —— 就像对重感冒的人说 “你别发烧、别咳嗽”,发烧咳嗽是身体的免疫反应,不是 “想控制就能控制的”;焦虑的不安、心慌,也是情绪的 “失控反应”,不是 “忙起来就能消失的”。
焦虑者不是 “不想忙”,而是 “没力气忙”:比如明明有工作要做,却因为心慌手抖,连电脑都打不开;明明想出门走走,却因为 “怕突然难受”,连家门都不敢出。你让他 “忙起来”,就像让发烧到 39 度的人 “跑两圈就不烧了”,不仅没用,还会加重他的负担 —— 他会觉得 “我连‘忙起来’都做不到,我更没用了”。
三、“你就是太脆弱了,抗压能力太弱了”—— 焦虑不是 “性格差”,是 “需要治疗的问题”
把焦虑归为 “脆弱”“抗压差”,是最常见也最伤人的误解。有人觉得 “别人都能扛,就你扛不住,肯定是你太弱”,却不知道焦虑症是一种疾病,不是 “性格问题”—— 它和 “抗压能力” 无关,就像高血压不是 “扛不住压力”,糖尿病不是 “管不住嘴”,都是需要科学干预的健康问题。
很多焦虑者其实很努力在 “扛”:比如硬撑着去上班,哪怕坐在工位上心慌到出汗;比如强颜欢笑陪家人,哪怕心里已经快崩溃。你说他 “脆弱”,就像对哮喘患者说 “你怎么连呼吸都不会”,否定了他的努力,也否定了 “焦虑是病” 的事实,只会让他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我不仅焦虑,我还很脆弱,我更糟糕了”。
四、“你就是想的太多了,别再胡思乱想就没事了”——“别想” 是奢望,就像让鱼在空气里呼吸
“别胡思乱想” 这句话,听起来像 “安慰”,其实是 “站着说话不腰疼”。焦虑者不是 “故意想太多”,而是大脑不受控制地 “反复想不好的事”—— 就像把鱼从河里捞出来,让它 “别憋着,尽情呼吸空气”,鱼不是 “不想呼吸”,而是它需要的是水,不是空气;焦虑者不是 “不想停”,而是他的大脑没法 “说停就停”。
比如有人会反复想 “刚才那句话是不是说错了”,哪怕对方根本没在意;有人会反复检查门窗,哪怕已经确认过十遍。这些 “胡思乱想” 不是 “能控制的”,而是焦虑症的 “强迫思维” 表现。你让他 “别想”,就像让鱼离开水呼吸,不仅做不到,还会让他更焦虑:“我连‘不想’都做不到,我是不是没救了”。
五、“人看起来能吃能睡的,怎么会得焦虑症呢?”—— 焦虑藏在心里,不是 “看出来的”
很多人判断 “有没有焦虑”,全靠 “肉眼观察”:“能吃能睡,肯定没事”。可焦虑症从来不是 “写在脸上” 的 —— 它可能藏在 “看似正常” 的外表下:比如有人能正常吃饭睡觉,却在独处时突然崩溃大哭;比如有人能正常和人聊天,却在背后因为 “怕被讨厌” 而反复纠结。
焦虑的痛苦有两种:一种是 “心里的痛”(不安、恐惧),一种是 “身体的痛”(心慌、胃疼、头疼),这些都不是 “能吃能睡” 就能掩盖的。你说 “看起来没事”,就像对牙疼的人说 “你能吃饭,怎么会牙疼”,忽略了他藏在嘴里的痛,也让他觉得 “我的痛苦这么不明显,说出来也没人信”,只好把情绪压得更深。
六、对焦虑的人,比起 “说什么”,“做什么” 更重要
其实对焦虑者来说,他们不需要 “大道理”,也不需要 “解决办法”,只需要 “被看见”“被理解”。比如不说 “你有啥可焦虑的”,而是说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在”;不说 “忙起来就好了”,而是说 “要是没力气做事,咱们就先歇会儿”;不说 “你太脆弱了”,而是说 “你已经很努力在扛了,别逼自己”。
这些简单的话,比任何 “建议” 都有用 —— 因为它承认了他的痛苦,让他知道 “我不是一个人,我的痛苦是被接纳的”。如果焦虑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没法上班、不敢出门、反复崩溃),也别让他 “硬扛”,建议他去看心理科或精神科,就像感冒了去看内科一样,科学的治疗能帮他慢慢走出情绪的泥潭。
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依靠专科优势拓宽学科范围,积极开展抑郁症、神经症、睡眠障碍、心理咨询等专科诊疗业务,年门诊人次达2.8万,住院1300余人次。多年来,北京医大心理科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让广大心理患者挂一次号,享多学科,享多专家特色诊疗模式以及高治愈率赢得了广大心理患者信赖。
最后想对你说:你的痛苦被看见,也能被缓解
如果你正被焦虑困扰,听到过这些伤人的话,别觉得 “是自己的错”—— 你的痛苦是真实的,不是 “矫情”,也不是 “想太多”;如果你身边有焦虑的人,别再说这些话,试着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你的陪伴,就是他对抗焦虑的力量。
如果此刻你正被焦虑折磨,不知道怎么缓解;如果身边有焦虑的人,想帮他却不知道怎么做 —— 可以在后台私信 “咨询” :我会帮你分析焦虑的状态,解答 “怎么缓解心慌”“怎么和焦虑的人沟通” 等问题,也会给你具体的调整建议。焦虑不是 “无底洞”,只要找对方法,你一定能慢慢找回 “心里踏实” 的感觉。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北京精神心理疑难病会诊中心,三甲多专家联合诊疗住院全程把关,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专家+专病+专科,综合住院治疗一对一跟踪指导,全方位关注精神健康!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