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大精神科杨小红: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会被 “传染” 吗?家属更该关注这件事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作为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点建设科室,由北京精神科特需专家,北京精神心理疑难病会诊中心会诊专家杨小红院长领衔采取“中西医结合、多专家联合、住院跟踪调理”模式,汇聚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顶级三甲专家阵容,住院后由3名或以上三甲多专家、教授联合明辨病因、分析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治疗方案。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在长期照顾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担忧:“天天和患者相处,会不会自己也患上精神分裂症?” 甚至有人因为害怕 “被传染”,刻意和患者保持距离,既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也让自己陷入愧疚和焦虑中。
其实,这种 “被传染” 的担心完全没必要 —— 精神分裂症并非传染性疾病,不会通过日常相处传播。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属长期承受照顾压力,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疲惫,这些 “隐形负担” 反而需要重点关注。今天就跟大家说清楚:为什么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不会被传染?以及家属该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处不会被 “传染”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 “传染” 没有任何关系,它的病因主要与三类因素相关,日常相处不会导致他人患病:
首先,遗传因素是重要基础。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略高,但这并不意味着 “一定会患病”—— 遗传只是增加了易感性,不会通过 “接触” 传递给他人,比如家属照顾患者多年,也不会因为 “遗传传递” 患上疾病。
其次,生物因素影响大脑功能。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结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水平可能存在异常,这些生物层面的变化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变化不会通过日常互动(如说话、吃饭、共同生活)传递给家属,家属的大脑功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最后,环境因素是 “诱发条件”。长期的压力、创伤、不良生活环境等,可能会诱发精神分裂症,但这些因素只会作用于个体自身,不会 “转移” 给他人 —— 比如家属和患者共同面对生活压力,家属可能会感到焦虑,但不会因此直接患上精神分裂症。
简单来说,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生物、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 “病原体传播” 导致的疾病,和患者相处再久,也不会被 “传染”。
家属更需关注自身情绪
虽然不会被 “传染”,但家属长期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陷入 “情绪困境”—— 每天面对患者的症状(如幻听、妄想、行为异常),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陪同就医、督促服药、应对突发状况),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很容易出现这些情绪问题:
比如经常感到焦虑,担心患者病情复发,害怕患者出现自伤、伤人行为;比如陷入抑郁,觉得照顾任务繁重,看不到希望,甚至对生活失去热情;再比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下降,精力越来越差,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关系。
这些情绪不是 “矫情”,而是长期压力下的正常反应。如果家属忽略这些情绪,一味硬撑,不仅会让自己的身心健康受损,还可能因为状态不佳影响对患者的照顾 —— 比如因为疲惫而疏于提醒患者服药,因为焦虑而对患者缺乏耐心,反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家属如何减轻情绪负担
家属的身心健康,和患者的康复息息相关 —— 只有家属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状态陪伴患者。以下 3 个方法,能帮家属减轻情绪负担,更好地平衡照顾与自我调节:
1. 接纳负面情绪
很多家属会因为 “有负面情绪” 而自责,觉得 “自己不该这么想,应该更坚强”,但这种自我否定只会让情绪更压抑。其实,面对长期的照顾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疲惫都是正常的 —— 你可以告诉自己:“我现在很难受,这是正常的,我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调整。”
不用强迫自己 “必须乐观”,也不用刻意隐藏情绪 —— 比如感到烦躁时,可以暂时离开房间,深呼吸几分钟;感到难过时,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哭一会儿。接纳自己的情绪,才是调节的第一步。
2. 主动倾诉找出口
很多家属习惯把压力藏在心里,觉得 “别人不懂,说了也没用”,但独自承受只会让负担越来越重。其实,找信任的人倾诉,能帮你释放情绪,获得支持:
比如和家人、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是吐槽 “今天照顾起来很累”,也能让心里轻松一些;比如和有类似经历的家属交流,你们能更理解彼此的处境 —— 比如加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支持团体,在那里可以分享照顾经验,互相鼓励,甚至从别人的应对方法中获得启发,这种 “同频的支持” 往往更有力量。
3. 给自己留 “专属时间”
很多家属会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照顾患者上,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但长期 “透支” 只会让状态越来越差。其实,每天留一点 “专属时间” 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帮你恢复精力:
比如每天早上早起半小时,喝杯咖啡、看看书,享受片刻的安静;比如每周给自己放半天假,让其他家人帮忙照顾患者,自己去逛逛街、运动一下,或者只是在家睡个懒觉。这段时间不用考虑患者的事,只专注于自己的感受 —— 哪怕只有短短几十分钟,也能帮你充电,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照顾任务。
最后想跟大家说:照顾是 “长期战”,不必追求完美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属的照顾也不是 “一蹴而就” 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别追求 “完美照顾者” 的形象 —— 你可以有疲惫的时候,也可以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都不影响你对患者的爱。
记住:你不需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和患者负责。当你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有耐心、更有精力陪伴患者走过康复之路,这才是对患者最好的支持。
如果家属感觉自己的情绪问题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无法入睡,甚至有消极想法,也可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 比如去心理科咨询,通过心理治疗调整状态,这不是 “浪费时间”,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整个家庭的负责。
北京医大精神心理科、北京精神心理疑难病会诊中心,三甲多专家联合诊疗住院全程把关,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专家+专病+专科,综合住院治疗一对一跟踪指导,全方位关注精神健康!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